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员莅临我院做专题学术报告

2024/12/05 11:37  图文丨潘英、郑启圣、彭明全、王珊珊  阅读:

12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员受邀在开云官方注册318报告厅做了题为《贝类人工繁殖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何家康教授和潘英教授主持,我院多名教师、海洋学院学术带头人徐向荣教授以及在校全体水产研究生、2022级动物科学水产方向本科生参加会议,聆听了喻子牛研究员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上,喻子牛研究员从贝类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与科研成果。牡蛎是世界和中国的第一大经济/养殖贝类,中国牡蛎养殖地位位居世界第一(80%,FAO),中国牡蛎年产量530万吨,产值数百亿元。喻老师阐述了发展牡蛎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培育牡蛎新品种 “华南1号”等科研成果,同时分享了砗磲的人工繁殖以及我国砗磲资源现状与恢复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探讨了新技术、新方法在贝类人工繁殖与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喻子牛研究员做题为“贝类人工繁殖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学术报告

参会师生认真聆听了本次报告,收获颇丰,对如何发现科学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使大家有了新思路和新启发。报告会之余,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提问。徐向荣教授、潘红平教授以及2位在读博士生分别对当前牡蛎命名问题、牡蛎新品种在实际养殖推广中可能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砗磲增殖放流后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具体会产生哪些更为深远的影响等诸多报告中涉及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与喻子牛研究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现场学术气氛热烈非凡。不少同学表示此次报告和交流让他们对贝类人工繁殖与遗传育种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自己后续的科研学习与实践开拓了思路,期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助力学院相关学科不断发展进步。

学术报告会现场

到场部分师生与喻子牛研究员合影

喻子牛研究员简介:

喻子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海洋贝类(牡蛎、砗磲等)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主持了科技部863、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联合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多篇,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60多件,获省部级奖励多项。现任世界牡蛎学会(WOS)理事、中国贝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牡蛎分会副会长、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Aquatic Living Resources》副主编、《Frontiers in Invertebrate Physiology》、《水产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等期刊编委等学术兼职,并任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牡蛎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专家15年。

主要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方面,率领团队完成了牡蛎、砗磲和鹦鹉螺等软体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分析;深入研究了牡蛎分子免疫和细胞免疫、抗逆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发现、克隆了新的基因、基因簇和调节因子。在产业技术研发方面,率领团队培育了国家牡蛎新品种2个,建立和完善了华南牡蛎人工育苗产业技术;通过群体和家系选育获得了多种牡蛎高生长品系和抗逆品系;建立了牡蛎四倍体专利新技术和全三倍体苗种生产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和推广。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南海砗磲的人工繁殖技术瓶颈,成功建立了砗磲规模化苗种生产、中间培育,实施了南海岛礁砗磲人工放流增殖工程,为南海砗磲的资源恢复、生态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图文丨潘英、郑启圣、彭明全、王珊珊

编辑丨马朝阳
一审一校丨潘英
二审二校丨黄怡
三审三校丨何家康






关闭